串联起来的孔菊花链结构曾被用来测试孔的可靠性,以此获取统计学上足够多的孔采样数据。孔菊花链的一个问题是它依赖设计,所测阻值的70-90%来自把孔连接起来的导线线路而并非实际孔的构造。
一个常规单个镀覆孔的电阻值小于0.001欧姆。在一个0.200欧姆的菊花链通道中,仅有0.020到0.060欧姆代表了镀覆孔的阻值。所有镀覆孔同时开裂/分离了10%,菊花链的阻值才仅仅变化了1%到3%,并不会触发失效。即是菊花链中所有镀覆孔同时发生了30%的开裂/分离,也不会超过菊花链测试通道常规10%阻值变化的失效标准。而且一个菊花链中所有镀覆孔同时失效的概率是极低的,一般会把一个或几个镀覆孔出现95%的开裂/失效认为是一个孔菊花链通道出现了10%的阻值变化。在一个0.200欧姆的菊花链中出现0.001欧姆的变化(意味着2-3个镀覆孔内有50+%的开裂/分离),被认为是菊花链阻值出现0.5%的变化,这个数值通常会被视为电气干扰或者测试箱的温度偏差甚至被忽视掉。
测试箱内的温度每变化1摄氏度,会导致铜电阻出现~0.393%的变化。一个常规冲击/循环箱的精度为+/- 1.5C的话,等于箱体本身温度偏差导致的电阻偏差就有+/- 0.6%
很明显镀覆孔的菊花链仅仅在孔失效的最后段才会在电气测量上显现出来,而并不能在孔失效过程的开始就被快捷地捕捉到。菊花链毫无疑问在孔的可靠性测试上有一席之地,且可以判断一个镀覆孔出现百分百失效的时候,但是单孔测试才是观察镀覆孔从开始开裂/分离到失效的唯一方法。